原标题:勿用"放大镜"看证金概念股
随着三季报的陆续披露,证金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及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列。笔者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股市震荡中,以央行、财政部和证监会等部委为首的“国家队”发起了规模和力度空前的救市行动,在多重利好政策推动下,证金公司作为“国家队”的重要一员,砸下数千亿元真金白银为股市“护盘”。
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7月3日,证监会对外公布证金公司将进行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240亿元增至1000亿元;7月6日,21家券商出资的1280亿元划拨证金公司账户,同一天,证金公司开始入场买入蓝筹股;7月8日,证金公司向21家券商提供2600亿元信用额度,用于增持股票,同一天证金公司向五家基金公司申购2000亿元主动型基金;7月9日,央行继8日之前向证金公司再贷款不少于1200亿元资金之后,表示继续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截至7月13日,17家商业银行总计借予证金公司1.3万亿元,证金公司获商业银行授信规模约2万亿元;9月2日,多家上市券商发布公告,再度出资支持证金公司,将一定比例资产划拨证金公司账户;9月6日,证监会公告称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证金公司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
此外,8月14日,证金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央汇金公司转让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长期持有。证监会表示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证金公司稳定市场的作用,也有利于更好地恢复市场功能,发挥市场机制,为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历史上,中央汇金公司曾在市场下跌时屡次出手救市,充当着“守护天使”的重要角色。截至2014年底,汇金公司约5万亿美元,控股参股了19家金融机构。
那么,对于证金公司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其实,在证金公司入市之初,就被市场抱以高度期待,认为是中国版的“平准基金”。而“平准基金”是各国遭遇股市大跌时的主要救市手段,在股市非理性暴跌时对市场进行逆向操作,以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
笔者认为,证金公司当初介入市场的根本考虑是注入流动性,但市场把证金公司的一举一动看作是市场涨跌的风向标,其参与标的成为热门炒作对象,并没有太多意义。投资者需要清楚的是,证金公司不同于某些知名私募机构买入股票,其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旨在恢复市场流动性,从而达到维稳目的。
有业内人士提醒,市场对证金概念股的热捧,基本上属于事后跟风炒作。证金公司持股短期不会退出,投资者无视基本面,盲目跟风追涨,肯定是有风险的。投资者一定吸取过度概念炒作带来的教训,不宜用“放大镜”来看待证金概念股。(来源:证券日报)
一个“升级版的中国”,意味着更强的全民创新能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意味着更充分的法治精神、更多公民权利的实现,对此,我们满怀期待。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66个国庆日。
就在昨天,第二个法定烈士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不忘历史,才能走向一个可期许的未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特殊年份,我们更应对过往葆有一份由衷的温情和敬意。
更多的人则已经行走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感受着,体察着,累并快乐着。尽管有些地方依然有拥堵,有抱怨,却难以阻隔全民放松身体、放飞心灵的努力。而这样一幅“释放”的图景,无疑是一个“升级版的中国”的最佳表征。
从2013年3月中国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到现在,两年多过去了,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升级”也早已溢出经济范畴,成为衡量国家转型、民生幸福的不二标志。
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从国务院到各地各部门各层面的简政放权,以及在新近推出的一系列司法改革重大举措,中国的“升级”已在路上。可以预见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改革创新的大门一旦打开,必将出现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局面,当然,也必将冲决那些因为不适应而产生的种种窒碍,蔚成波澜壮阔之势。
中国经济一路走到今天,增长中潜伏着风险,成绩中累积着矛盾,不转型升级则难以为继。而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惟有创新,才有可能释放蕴藏在民间的生产力,也才有可能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而在社会治理层面,同样存在着诸多短板,诸如一些公共服务的不足,某些方面社会公正的缺乏,民众权利时有被侵犯,乃至部分公权力的肆无忌惮等,都会损害民众的获得感,影响改革红利的全民共享。这些情形无不指向“法的精神”,都在呼唤“人本属性”。可见,依法治国,释放民间活力,已经成了当前社会治理的最强音。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强力推进政府改革,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国企改革……一大波改革措施的出台,必将在相应领域发挥不小的作用,也为当前的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样的努力,也会进一步明确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在释放社会、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激发创新活力,让改革红利更多地惠及广大民众。
我们也看到,法治精神正在成为社会治理的关键词,个案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无论是对“大老虎”的公审,还是市井小民的权利主张,这些活生生的法治案例,普法、知法的同时,也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
李克强在9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必须靠创新、创业突围”,“创新创业是中国发展的‘新动能’。”
一个“升级版的中国”,意味着更强的全民创新能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意味着更充分的法治精神、更多公民权利的实现,意味着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彻底的“人本属性”。对此,我们满怀期待。
原标题:打造“升级版的中国”有赖全民创新
稿源:新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