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马铃薯产业可持续研讨会杨拓摄
中新网哈尔滨7月23日电(记者杨拓)7月23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国际植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欧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合作研究讨会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理事会”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杨廷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文华、党组书记刘娣,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郝马丁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纪检组长曲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以及来自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家的著名马铃薯科学家及企业代表,内蒙古、云南、河北、甘肃等省(市、区)马铃薯产业界同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领导、下属各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共计400余人参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文华、荷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郝马丁先生、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杨廷双分别在会上致辞和讲话。
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就马铃薯良好农业操作(GAP)、晚疫病预警防控、肥水管理、土传病害监测与防治、种薯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围绕科研合作、技术创新、产品推广、人才交流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据农业部消息,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种植、培育马铃薯的丰富经验,2009年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亩产超过万斤,创造中国北方寒地马铃薯大面积单产的最高纪录,为国家践行马铃薯主粮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与欧洲国家在马铃薯产业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充分发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平台作用,为科研与企业建立无缝对接,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宏观规划,分解任务,共同实现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同时,促进会议与欧洲国家在马铃薯产业科技合作和商业往来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与欧洲国家将来更深度的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完)
原标题:首届中欧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合作研讨会在哈召开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原标题:中外妇女论坛在京开幕 关注“妇女·发展·未来”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马佳佳)以“妇女·发展·未来”为主题的中外妇女论坛大会14日在北京开幕。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妇女署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30余个国家的100多名妇女界领导人、杰出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该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联合国妇女署驻华代表处主任汤竹丽出席活动并致辞。
齐鸣秋在开幕式上表示,性别平等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实现男女平等,在中外各国,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全球社会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认可。此次举办中外妇女论坛主要目的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宋庆龄精神,搭建民间交流平台,聚焦于妇女的发展和未来,促进中外杰出妇女代表和妇女问题研究专家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和智慧。
文霭洁在致辞中表示,妇女权利不仅是人权的一部分,还关乎家庭、社区、国家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妇女问题的解决将有助实现公平、提高效率和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她强调,希望通过对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的关注促进女性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
汤竹丽认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女性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例如,随着电商的繁荣,涌现出一批女性电商经营者和使用者,这体现了女性积极参加经济活动的能力。她还称,联合国妇女署一直致力于呼吁男性参与到妇女赋权、两性平等的活动中来,并努力将这种观念的培养提前至校园阶段。
孟晓驷称,20年前,《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绘就了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蓝图;20年后,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再次重申我们的承诺。这体现了“妇女解放是一场最漫长的革命”,这样的革命需要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意愿、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框架,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未来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奋斗。
此次会议历时两天,与会者将围绕主旨发言和“全球化和妇女经济发展”、“反贫困与农村妇女发展”、“妇女教育与女性角色”、“妇女平等与赋权:走向未来”四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