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总是短暂的,新基金发行也无法例外,近期的基金发行市场就进入到高潮过后的平淡期。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来自万德资讯的统计表明,目前正在市面上公开发行的基金约有36只,但其中来自大公司旗下的产品寥寥无几,时下只有广发和南方的产品处在发行档期,而且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中很难见到熟悉的名字,颇显星光黯淡。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回儿事呢?
“终于等到你”
可能对于广大的基金投资者而言,在售的新基金中很多基金公司的名字显得生僻且拗口。
记者发现,这些基金包括了泓德远见回报混合、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混合、江信同福混合、华融新利灵活配置混合、华福大健康灵活配置混合、红土创新新兴产业混合、泓德创业混合、东兴改革精选混合、永赢量化灵活配置混合发起式等。
上述的基金来自于泓德、创金合信、江信、华融、华福、红土创新、东兴、永赢等新基金公司。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泓德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江信基金、华融基金、华福基金、红土创新基金、永赢基金均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网站,而只有东兴基金尚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记者注意到,上述基金公司此次集中发行的产品基本都为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而目前基金发行市场已经由好转坏了,此次集中上阵又所谓何故呢?
综合记者的相关采访,记者了解到,前期新基金发行好的时候,银行等代销渠道会集中发老公司的新产品,特别是那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新产品尤其受到代销渠道的关照;近期,新基金发行进入到了真空期,新基金公司的新产品则集中上柜。而至于集中发灵活配置型新基金,则或许和新基金公司人才储备不足有关。
有趣的是,纵然是此次同批发行基金的新基金公司,其发行基金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举例来看,8月13日,红土创新新兴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开始募集,这是红土创新基金公司的首只公募产品。资料显示,红土创新基金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13日,是国内首家创投系基金公司,也是业内第92家获得设立核准的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时间超过1年后才推出首只公募产品,其推公募产品的速度慢于其之后成立的基金公司。相比之下,泓德基金今年3月3日成立,5月21日便成立旗下首只公募产品,旗下目前已成立2只公募产品,2只产品正在募集中,分别是泓业混合和远见回报混合。
而记者统计表明,随着红土创新基金公司开始发行募集第一只公募产品,国内前96家基金公司均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募产品;同时,成立时间稍晚的基金公司再也不用受到“挂公募牌行其他事”的质疑了。
新发基金难见熟名
来自万德资讯的统计表明,算上红土创新的话,在2015年6月30日前成立的基金公司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募产品,不过成立于7月3日的金信基金目前还尚无公募产品。
除去新基金公司集中发产品证明基金发行由盛转衰外,另一点的证据是目前在档发行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星光黯淡”。记者注意到,目前正在发行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中稍微资历久一些的包括了季峰、贺涛、倪明、刘明月这四位。这其中,季峰是广发上一只大数据基金的掌门人,此次二度挂帅;贺涛在华安基金深耕固定收益类基金多年,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倪明从当初出道在大成辅助王维刚到后来转投银华基金独挑大梁,其名头在业内越来越响;此外,从广发转投中欧的刘明月也是业内的旗帜性人物。
但除了这四个人外,我们基本在基金经理一栏中看到的是一个个陌生的名字。这当然与基金所属的基金公司欠缺知名度有关,而有趣的是,在这些名字中相对熟悉的也是来自次新基金公司的赵菲。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融基金看重分级基金这块业务,而该公司发行的多只分级均由赵菲挂帅。
对此,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近期的基金发行市场中缺少了任泽松、宋昆、楼鸿强、彭敢这样星光熠熠的人物,这或许会减少新基金对基民的吸引力;但是也要注意到,市场经历过前期的大幅调整后已经凸现投资价值,新基金此时建仓时机不错,或许在这批新基金公司的新基金中也回跑出下一个任泽松式的人物。
如是看来,眼下或许是我们静静挑基的时刻了!(记者张桔)
原标题:如何记住你的名字?基金发行高潮似已远去
稿源:中新网
作者:

新京报讯(记者刘夏)9月23日晚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连续四日减持公司2300余万股,套现32亿港元。9月24日,腾讯控股股票跌0.15%报收130.70港元。据公开数据统计,五年来马化腾合计套现腾讯股票超百亿港元。
腾讯称“与公司经营无关”
9月23日晚间,据港交所披露的交易数据显示,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近日减持2300余万股,套现约32亿港元。
交易数据显示,马化腾在9月17日至22日期间先后四次分别减持600万股、686.94万股、493.9万股、604.18万股,合计减持约2300余万股股份,每股作价在133.365港元至135.495港元之间,套现金额约32亿港元。
本轮减持之后,马化腾在腾讯持股比例由此前的9.62%降至9.37%。按照昨天股价130.7港元计算,马化腾持股市值仍高达1148.4亿港元。
针对马化腾此次减持,腾讯官方的回复是:个人财务安排,与公司经营无关。
这是马化腾在今年以来第二次针对自家公司股票的套现操作。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在腾讯股价连创新高之际。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资料显示,马化腾在4月9日以每股162.259港元的均价出售了1000万股腾讯控股的股份,套现约16亿港元;之后4月10日又以每股159.814港元的均价出售了1000万股。马化腾两次总共套现32.2亿港元,持股比例由9.86%减持至9.65%。
昨日,腾讯控股股票收于130.70港元,微跌0.15%。相比今年4月13日170.64港元的历史高点,跌去了23.5%。
腾讯股价10年飙涨100倍
据公开数据统计,近五年来,马化腾场内场外减持腾讯控股套现合计超百亿港元。
2011年3月底至4月下旬,马化腾因与投行对赌的原因,五次在场外售出共1000万股,每股平均价格为67.8港元,较当时股价折让超过60%,共计套现约6.8亿港元。2014年12月,马化腾在场内以118港元至120港元的价格,减持超过2500万股,合计套现近30亿港元。加上今年以来的两次减持,马化腾近五年来通过减持腾讯控股套现了超百亿港元。而对于马化腾的多次套现,官方回应基本都是“个人原因”。
腾讯公司2004年6月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发行价3.7港元,当时市值仅为几十亿港元。马化腾当时个人持股约14.43%,持股市值仅接近9亿港元。腾讯几位创始高层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等人持股市值总和也还不足10亿港元。
随着腾讯营收、净利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以及近年来微信业务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崛起,腾讯股价及市值不断走高。截至2014年腾讯股票实施“一拆五”时,10年间,股价飙升了近100倍。
腾讯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234.3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25%。
-相关
中概股企业高管现“回购潮”
与马化腾连续减持不同,美国资本市场市况不佳则引发了近期中概股企业高管的“回购潮”。
阿里巴巴集团8月12日公布的财报就显示,其启动了总额高达40亿美元回购计划。8月17日,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与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又宣布,将联手回购阿里巴巴股份。马云、蔡崇信两位阿里核心高管在联手回购股票后,还先后对于股价一事表态。蔡崇信针对在美股市场的表现说“让实际业绩说话”,马云则回应称“关心股价没有意义”。截至昨日,阿里股价收于60美元,位于发行价下方。
继阿里后,网易公司9月1日宣布,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最高回购额度为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9月8日,京东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根据该计划,京东在未来24个月内最多将回购1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
在早前6月1日新浪公司也曾宣布,与董事会主席兼CEO曹国伟达成认购协议,将向曹国伟出售1100万股新发行的普通股。这也是有史以来,曹国伟持有新浪公司股票的顶峰。“这一协议体现了我本人和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曹国伟表示。截至当日收盘,新浪股价就上涨了23.28%,报50.21美元。创下新浪11年来最大涨幅。
新京报记者刘夏
原标题:马化腾五年来套现超百亿港元公司称是个人财务安排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