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外妇女论坛在京开幕 关注“妇女·发展·未来”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马佳佳)以“妇女·发展·未来”为主题的中外妇女论坛大会14日在北京开幕。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妇女署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30余个国家的100多名妇女界领导人、杰出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该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联合国妇女署驻华代表处主任汤竹丽出席活动并致辞。
齐鸣秋在开幕式上表示,性别平等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实现男女平等,在中外各国,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全球社会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认可。此次举办中外妇女论坛主要目的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宋庆龄精神,搭建民间交流平台,聚焦于妇女的发展和未来,促进中外杰出妇女代表和妇女问题研究专家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和智慧。
文霭洁在致辞中表示,妇女权利不仅是人权的一部分,还关乎家庭、社区、国家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妇女问题的解决将有助实现公平、提高效率和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她强调,希望通过对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的关注促进女性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
汤竹丽认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女性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例如,随着电商的繁荣,涌现出一批女性电商经营者和使用者,这体现了女性积极参加经济活动的能力。她还称,联合国妇女署一直致力于呼吁男性参与到妇女赋权、两性平等的活动中来,并努力将这种观念的培养提前至校园阶段。
孟晓驷称,20年前,《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绘就了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蓝图;20年后,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再次重申我们的承诺。这体现了“妇女解放是一场最漫长的革命”,这样的革命需要最高领导层的政治意愿、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框架,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未来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奋斗。
此次会议历时两天,与会者将围绕主旨发言和“全球化和妇女经济发展”、“反贫困与农村妇女发展”、“妇女教育与女性角色”、“妇女平等与赋权:走向未来”四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完)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日前,一组外观颇显另类的汽车车队在郑州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集结了,只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出现的无人驾驶汽车跟车行驶、自主换道、自动辨识红绿灯通行……这一切,都没有驾驶员操作。
与普通的汽车相比,它们头顶激光雷达,前后左右装有摄像机,这就是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起步、加速、跟车行驶、自主换道、邻道超车、路口自动辨识红绿灯通行、定点停靠等等,全部是智能化完成。
当日,在郑开大道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这组汽车车队途经26个信号灯路口,行驶了32.6公里,最高时速是68公里,顺利到达指定的终点,平均时速36公里,停靠公交车站2次,全程无人工干预。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国内外传统车企相继投入研发,如奥迪、红旗、比亚迪等,但至今未涉及大客车领域。这次上路试运行的自动驾驶大客车,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所在的总参61所等单位与宇通客车联合研发推出的,整车研发耗时3年。
决定这个车在无人驾驶条件下成功安全驾驶的核心是整车智能驾驶系统,其中是由智能主控制器、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控制系统3大主要部分组成,分别充当大客车的大脑、眼睛与耳朵、以及四肢的功能,各功能相互协调实现自主驾驶。而主驾驶客车从技术研究到最终实用分为三个阶段:基本的运动控制、最简路况行驶、赛道环境行驶,那现正在开展第一阶段的技术研究。目前已实现部分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和批量推广。从技术上来说,现在就可以在BRT专用道上使用。但是,从技术到产业化,无人驾驶汽车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河南台记者赵凯)
原标题:郑州无人驾驶汽车组队上路实测产业化尚需时日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