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8月21日电(记者胡旭)四川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央行支小再贷款资金全部低成本精准投放至小微企业,扩大国家定向货币政策红利惠及面。截至8月19日,四川金融机构总共向731家小微企业放款,余额达到76.5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
记者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了解到,目前,四川支小再贷款限额为77亿元,全省借用支小再贷款的金融机构共16家,使用支小再贷款的地区已覆盖全省21个市州中的19个。
自今年7月下旬当地部署20亿元新增和20亿元即将到期支小再贷款以来,一个月内支持的小微企业达到578家,目前有13.48亿元贷款发放到238家小微企业手中,其中有50家为新增受益企业。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再贷款处副处长程艳芬表示,作为央行定向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设立支小再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运作方式,低成本精准支持小微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四川借用支小再贷款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35%,比金融机构运用其他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低3.865个百分点。前述最新对238家小微企业发放的支小再贷款进一步降低了价格,加权平均利率仅为5.418%,初步测算可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6400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央行支小再贷款政策优惠精准落地,四川各市州政府也结合当地稳增长举措,通过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应急转贷基金、贷款贴息等针对性财政措施给予支持。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周晓强表示,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也通过推行银企双向承诺、银担合作等举措确保支小再贷款资金有效使用。
据了解,9月底之前,四川还将安排运用支小再贷款资金向340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25亿元,同时带动相关金融机构运用自有资金向207家小微企业新增发放贷款8.58亿元。
原标题:四川:确保77亿元支小再贷款全部低成本精准投放
稿源:新华网
作者:胡旭

股东增持、员工持股、回购股票……6月中旬以来股价遭遇重挫的上市公司,纷纷采取各种可行措施,力图自救。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避险,上市公司维护市场稳定以及自家公司股价稳定的行动获得了投资者的称赞。
“在各种自救举措中,我更青睐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昨日,海通证券知春路营业部的投资者颜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颜先生表示,与其他自救举措相比,回购股票的自救方式表明了公司高层对于发展前景的信心,虽然市场表现不及高管增持的效果好,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类的公司股票更具有投资价值。
在同一营业厅内等候办理业务的关先生与颜先生的看法有所不同。
关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市场持续低迷的现阶段,如果公司高管大力增持本公司的股票,可以说是对公司后市的发展抱有强烈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在公司股价上也会表现得很及时。
关先生表示,虽然A股市场经历了剧烈的调整,但仍有大部分小盘股和题材股存在估值泡沫,目前大盘进入整理阶段,但市场还未从艰难筑底行情中走出来。所以,与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相比,高管增持的方式见效更快,更容易快速获得资本回报。
谈及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兼并重组的看法时,颜先生表示,兼并重组是一项大工程,涉及的范围和具体事项比较多,且用时相对来说有点长。就他个人而言,是不会触碰这类股票的。
原标题:上市公司自救“花样频出”小散乐见回购和增持
稿源:新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