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由中国政府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发起的“发现双创之星-走进江苏(南京)”在南京举办。此次活动由发改委、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等15家单位指导,旨在“讲诉双创好故事,展现中国好创意”,为创客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持续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热潮。此前,该主题活动已在京津皖鲁四省市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双创”成为了社会新热点,“双创精神”充斥在各行各业。江苏省在打造中国“创业天堂”的目标下,不断创新“双创”支撑平台。
以“四众”为基础打造“双创”支撑平台
9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用新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会议指出,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会议确定,一是以众智促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和网络中创平台,提供开放共享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造,拓展就业新空间。二是以众包促改革。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双创”相结合,鼓励用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聚合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开展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维护,形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不竭动力。三是以众扶促创业。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四是以众筹促融资。发展实物、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有效拓宽金融体系服务创业创新的新渠道新功能。鼓励企业与外资开展创新合作,利用全球资源、人才和管理经验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据悉,江苏省在打造“双创”支撑平台方面,从政策制定落实、创业载体建设、人才队伍引进聚集方面狠下功夫。
在政策层面,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在江苏省,为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创业主体培育,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三证合一”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等13个文件。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都是“众包”方式的体现。另外,围绕众创空间建设、创业服务提升,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关于支持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工作的意见》等12个人文件。为保证相关政策规定的有效落实,江苏省在长短期规划上也做了相关的规定,相继印发《2015年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重点工作人物》和 《落实<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2015-2020)>任务工作》,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32个省级部门,明确部门责任,积极落实工作责任制。
在创业载体建设方面,随着国家对“双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在创业咖啡厅、众创空间和创业大学领域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近日,国土资源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商务部下发《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提出集中释放用地政策红利,从加大新供用地保障力度、鼓励盘活利用现有用地、引导新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新产业用地监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落实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决策部署。今年江苏省设立1亿元众创空间建设补助资金,上半年全省新增450多家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载体;全省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53家,孵化面积28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3万家,均居全国首位。除此之外,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达589家,管理资金规模1872亿元,居全国第一。诸如此类的平台建设和服务资源都在为江苏省的双创工作锦上添花,同时也是“众扶”、“众筹”方式的有效运用。
在人才队伍引进聚集方面,江苏省以“众智”推双创的,走出一条海内外精英共同创业的路子。在本次江苏省评选的33名“双创之星”候选人中,大学生创业4人、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双创人才”计划等高端人才或团队创业者19人、海归创业者12人。从创业领域层面看,29名“双创之星”创业领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90.6%,新材料领域7个,生物医药领域5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领域6个等。
创业者的“天堂”智慧在这里涌流
今年4月,在苏州召开会议启动“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该向工程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的第一个重大工程,也是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创业中国”行动的首个区域性示范工程,其目标是把苏南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业天堂”。
9月18号,记者来到苏州昆山,在这里,记者见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同时也是留学回国创业的许兆然博士。许兆然是文革后第一批高考大学生,10年寒窗获得本硕博学位之后前往欧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直至1995年,在国际学术界发表70多篇论文和5本科学专著。2001年回国创业,一直致力于中国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的理论实践和产业化。据介绍,许兆然博士带领团队创办的百润百成集团是中国电子印章和信息安全的领军企业之一,是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中国电子商务安全支撑平台承担单位,代表了国家战略产业方向。许兆然介绍,百润百成的印章梦--“哪里需要签名盖章,哪里就有百润百成”,是他回国创业的中国梦。谈到创业感悟,许兆然说,百润百成的企业文化是“创业,创新,再创业”,不断坚持,有危机感,才能不断进步,带领企业走上正确的道路。在谈及未来的发展,许兆然介绍,百润百成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在不久就将登录新三板,让企业社会化,成为社会财富,因为创业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团队的事,企业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将百润百成总部放在苏州昆山,许兆然说,这都是因为江苏省和苏州市的优惠条件的吸引。据介绍,总部之前在广州,前几年才搬来昆山,在昆山,百润百成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和帮助,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政策,百润百成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优惠条件,这确实是一个创业的好地方。记者 方烨

持续困扰我国北方地区的雾霾,仍在遭遇工业生活污水侵袭的河流……在中国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看来,这些都将改变,对企业而言,其中蕴含着空间巨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中冶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在22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500强榜单中位居第62位。
然而,其优势所在行业正在遭遇萎缩,以中冶旗下中国恩菲为例,虽然拥有等级最高、涵盖领域最广、条件最严的资质,可承接工程领域全部21个行业所有设计业务,但其主要服务行业状况却是:25家入围500强的有色企业合计利润68.7亿元,同比下滑近六成。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变得异常紧迫。在中国中冶确定支撑整个集团发展的“四梁八柱”业务体系中,环境工程与新能源被提到空前显眼的位置。
同样的技术和经验,换一个角度,就能找到新的“用武之地”。在北京房山区良乡,由中国恩菲承建的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二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加上一期工程,日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这意味着良乡周边三十万人口每天7万吨污水,将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而这些处理技术和理念,源自冶金工业的废水处理。
在安徽的马鞍山,本以服务钢铁冶金为主业的中冶华天,正在经历成立54年来首次全面转型,依托强有力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累积,拓展以城镇污水处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环保节能服务为主体的环境能源业务。
“感觉遍地有机会。”中冶华天节能环保研究院总经理詹茂华告诉记者,冶金工程市场在萎缩,但环保业务迅速增长,国家对环境治理标准的提高催生巨大市场空间,仅水环境治理的市场就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50位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眼中,实体经济的机会呈现另一番景象:“中国农村还有300亿平方米农房,绝大部分既不抗震、也不节能、更谈不上环保卫生,不少面临改造”“在一些发达国家,即便是小城镇,都有铁路或轨道交通,轨道通向国土几乎每一个角落,而中国距此的差距还非常大”……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84位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则是在多方考察后,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布局,娃哈哈将进军机器人产业。
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娃哈哈已列入工信部2015智能制造试点,眼下已做出装卸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宗庆后说,目前机器人关键部件依然要依靠进口,准备与日本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关键部件。
不仅仅是看中智能制造中的机遇,在主业食品领域,娃哈哈正在开展生物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成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杜绝食品有害成分。宗庆后说,经济新常态下,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必须适应需求开发新产品。
在中国500强企业中,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跟随实体经济发展中,积累起强大的基础和经验,换一个地方、换一种思路,加入一些创新,就能很快找到新的市场空间,中国实体经济依然遍地有机会。
宋志平提醒说,新的投资一定要投能够长期发挥效益的项目,减少重复建设,对于过剩产能则坚决不能再投入。他同时认为应该注意淘汰落后,发现新的产业机会,比如在建材领域,就不能再投传统水泥产业,而应该更多发展具有环保特点的新型建材。
“依然要立足实业,实业才是经济的根,中国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宋志平说。(记者华晔迪、向志强、张莺)
原标题: 500强企业家眼中的中国实体经济:依然遍地是机会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