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日前,一组外观颇显另类的汽车车队在郑州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集结了,只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出现的无人驾驶汽车跟车行驶、自主换道、自动辨识红绿灯通行……这一切,都没有驾驶员操作。
与普通的汽车相比,它们头顶激光雷达,前后左右装有摄像机,这就是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起步、加速、跟车行驶、自主换道、邻道超车、路口自动辨识红绿灯通行、定点停靠等等,全部是智能化完成。
当日,在郑开大道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这组汽车车队途经26个信号灯路口,行驶了32.6公里,最高时速是68公里,顺利到达指定的终点,平均时速36公里,停靠公交车站2次,全程无人工干预。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国内外传统车企相继投入研发,如奥迪、红旗、比亚迪等,但至今未涉及大客车领域。这次上路试运行的自动驾驶大客车,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所在的总参61所等单位与宇通客车联合研发推出的,整车研发耗时3年。
决定这个车在无人驾驶条件下成功安全驾驶的核心是整车智能驾驶系统,其中是由智能主控制器、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控制系统3大主要部分组成,分别充当大客车的大脑、眼睛与耳朵、以及四肢的功能,各功能相互协调实现自主驾驶。而主驾驶客车从技术研究到最终实用分为三个阶段:基本的运动控制、最简路况行驶、赛道环境行驶,那现正在开展第一阶段的技术研究。目前已实现部分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和批量推广。从技术上来说,现在就可以在BRT专用道上使用。但是,从技术到产业化,无人驾驶汽车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河南台记者赵凯)
原标题:郑州无人驾驶汽车组队上路实测产业化尚需时日
稿源:中新网
作者:

成立专门的调解中心实行保险行业协会、法院、交警三方联动机制
10月10日上午,南昌市保险合同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在南昌市高新区法院举行。调解中心的设立,有利于实现行业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揭牌仪式现场
保险合同纠纷今后可调解
在当天的成立仪式上,南昌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南昌市高新区法院、南昌市公安交管局高新大队,举行“南昌市保险合同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正式启动南昌地区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
近年来,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保险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耗时过长。“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化解基层的矛盾纠纷,不能仅靠法院的诉讼渠道,还要充分发挥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多种非诉讼的优势。”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罗辉指出,人民法院与南昌市保险行业协会合作,建立保险合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邀请社会组织与人民法院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群众自愿选择公平、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也有助于人民法院更好地服务群众、保障群众司法权益。
据介绍,该调解中心设在南昌市公安交管局高新大队,实行协会、法院、交警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与保险公司发生的保险合同纠纷,涉及被保险人、保险公司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以及涉及保险公司的其他纠纷进行调解,帮助消费者实现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的各项权益,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无缝对接保护消费者权益
罗辉强调:“调解中心的设立,进一步发挥‘三调联动’平台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新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行业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为当事人解决保险纠纷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化解渠道,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
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是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举措和新亮点,是进一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战略新策,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关注民生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江西省保监局副局长魏竹勇指出,针对部分当事人对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不甚了解甚至心存抵触的现状,调解中心、省保险行业协会、各级保险公司要多渠道宣传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成效及相关典型案例,增进群众对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为确保调解中心的高效运转,该中心聘请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志文为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他深有感触地说:“诉调对接工作是新时期司法改革工作的新的尝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举措,我一定恪尽职守,认真调解每一个案件,让保险人、被保险人、第三者在调解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熊舒娟万魏华新法制报记者杨海涛摄影)
原标题:南昌保险合同纠纷今后可调解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