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
今年六七月间,中国股市发生了一连串恩怨故事,但其核心问题是“系统性安全”状况如何。而解决这个大问题,才是我们采取措施与否、采取何种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所以,无论稳定市场资金的调度安排,还是IPO进度的安排,还是注册制的启动,都会基于这个考虑;简单化地把稳定市场举措与市场化改革对立起来,是很不周全的认识。
在股市进一步稳定之后,相关改革措施将抓紧落实,有的改革措施还可以适度加快,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不会改变。我们也不会因市场化改革遭遇小风小雨而轻易中止改革进程。在“系统性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让市场主体充分博弈,自主配置资源,自主确定交易价格,监管者依据法律授权实行监管,依然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即使在目前危机处理期间,我们也在努力坚持这样做。
经过此次危机,我们对股市的“系统性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保障“系统性安全”不但要靠监管者,更要靠市场主体,还需要协调、处置好市场外部的因素;不但要靠证监会和股市参与者,还要靠人民银行、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整个宏观治理系统和整个资金流转系统。
建立平准基金是应对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成果,这一机制要长期保持下去,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逐步加以完善。平准基金的作用主要是解决流动性风险,同时要兼顾价值引导。
此次危机中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部分证券经营机构、部分投资机构、部分上市公司对中国股市的“系统性安全”问题麻木不仁。还有的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盲目追求自身个体利益,不惜伤害整个市场的利益,甘当“裸奔者”。相对于美国大型投行、金主阶层、巨无霸企业对于“美国价值”的信奉,对于华尔街价值中枢的维护,我们应该感到汗颜。
截至目前,各方都认识到中国股市“系统性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更好地发展。不过,也有一种舆论认为,“恶意做空力量”根本就不存在,也不存在什么阴谋。很多人一提到市场风险,就从“自由买卖”的方向考虑,从“政府不当行为”的方向考虑,而对于介入系统内的、强势存在于系统外的非市场风险、非政府风险完全忽略。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麻木不仁的心态。
看一个市场的风险是不是来源于“自由买卖”和“政府不当行为”,一定要看这个市场是不是真正“独立的市场”,有没有“独立的定价权”,其外部有没有“不公平的干预因素”。对于这三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美国纽交所有做空中国股市的工具(超短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ETF期货)、新加坡交易所也有做空中国股市的工具(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但中国的交易所并没有做空他国股市的工具。境内一些机构就是跟着这些工具做空境内股市的。与此同时,国际舆论中误读、歪曲、唱空中国的力量并没有“落差式”减少,而是仍然拥有强势。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境内6.1万个网站被境外通过植入后门实施控制,较2012年大幅增长62.1%。2013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发现境内1.5万台主机被APT木马控制。他们在忙活什么呢?不会像挖个地瓜、偷个鸟蛋那么简单吧?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内附和、响应这种唱空中国舆论的机构和个人是客观存在的,有的机构和个人还具有一定的体量和影响力。他们借着有意制造的谣言和司空见惯的“唱空中国”说辞,呼风唤雨,破坏市场正常秩序。对此,不能再麻木不仁下去。
我们没有丝毫的意愿夸大恶意做空的力量,也没有丝毫的意愿炒作“阴谋论”。我们恰恰是真心希望塑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以平等姿态与各国各地区的投资者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市场价值。对于恶意做空力量也就是违法操纵市场的力量,无论来自哪里,我们都同样对待:既不无限放大,也不无限度缩小,更不能鸵鸟心态、视而不见,而是依法处置、科学处置。证券日报
原标题:董少鹏:对中国股市“系统性安全”不能再麻木不仁
稿源:中新网
作者:

股东增持、员工持股、回购股票……6月中旬以来股价遭遇重挫的上市公司,纷纷采取各种可行措施,力图自救。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避险,上市公司维护市场稳定以及自家公司股价稳定的行动获得了投资者的称赞。
“在各种自救举措中,我更青睐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昨日,海通证券知春路营业部的投资者颜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颜先生表示,与其他自救举措相比,回购股票的自救方式表明了公司高层对于发展前景的信心,虽然市场表现不及高管增持的效果好,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类的公司股票更具有投资价值。
在同一营业厅内等候办理业务的关先生与颜先生的看法有所不同。
关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市场持续低迷的现阶段,如果公司高管大力增持本公司的股票,可以说是对公司后市的发展抱有强烈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在公司股价上也会表现得很及时。
关先生表示,虽然A股市场经历了剧烈的调整,但仍有大部分小盘股和题材股存在估值泡沫,目前大盘进入整理阶段,但市场还未从艰难筑底行情中走出来。所以,与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相比,高管增持的方式见效更快,更容易快速获得资本回报。
谈及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兼并重组的看法时,颜先生表示,兼并重组是一项大工程,涉及的范围和具体事项比较多,且用时相对来说有点长。就他个人而言,是不会触碰这类股票的。
原标题:上市公司自救“花样频出”小散乐见回购和增持
稿源:新华网
作者: